中国经济新闻网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王爱俭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6/03/07 阅读次数:350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影响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加大,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按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下,我国金融体系也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面临着一系列可预见的风险与挑战。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面临着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的逐步积累、金融体系政策风险的负面冲击、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日益突出、金融体系杠杆风险的传染加剧等方面的金融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爱俭认为,在当前国家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宏观战略下,上述风险必然会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入而得到有效地分散于转移,维持关键风险点在警戒线之内。但最大限度防范个别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风险的演化也是我们当前需要关注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2015年全国出现提现困难或倒闭的P2P平台达275家,与2013年76家问题平台相比大幅增加,而e租宝事件的出现又给互联网金融以及当头棒喝,使得监管当局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有限监管需求更为迫切。

“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的逐步积累,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两大领域之中,”王爱俭分析表示,从商业银行方面来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外部冲击影响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近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房地产市场高压与证券市场萧条双重负面冲击下,实体经济发展受阻,致使商业银行前期放出的大量贷款存在回收风险;从互联网金融方面来看,特别是P2P平台逐渐暴露出的大量信用违约问题,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是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监管带来严峻的挑战。

“持续加强信用风险防控,紧盯重点行业和领域。”王爱俭建议,首先要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控与化解力度。加快风险资产处置进度,提高风险资产处置效率,强化信用风险偏好,调整业务客户结构,特别是批发业与制造业的整体比重,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实现全口径业务整体风险管控,将表内外信贷、渠道投资、已核销不良资产,以及同业、投行、资管、信用卡等业务全部纳入风险管理视野,建立管理报表体系,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予以全面监控。

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应当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对金融产品的范畴有一个明确规定,不同的金融模式固然有所差异,但对其各自的业务范围必须有明确规定,不可越池,也不可模糊边界私自交易,这都会导致秩序的紊乱,同时还应当加强市场准入监管与运营监管,特别是对于P2P贷款业务,对于借贷人的个人信息的认证需要一个更加严格细致的标准,以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安全,借贷双方均需要实名认证,对于交易的保障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金融体系政策风险的负面冲击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方面,对此,王爱俭认为,避免政策风险冲击,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市场运转效果尤为重要。在市场运行机制设计过程中,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压力测试体系,尽可能掌握新的交易规则在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防止出台的新规则出现严重漏洞从而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在整个金融体系的统筹规划过程中,要考虑不同领域政策风险的传递效应,防止因某一市场出现政策风险后迅速转移到其他领域造成整个金融体系出现动荡,因此要建立一个市场间的有效防火墙;要有效掌握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步点,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对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推进,推进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

“而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三大领域之中。”王爱俭进一步分析表示,首先,从银行间市场方面来看,在息差收窄、急需寻找新的利润支撑点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加大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开展,而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资产错配程度进一步提高,这就导致流动性风险凸显,这一问题在2013年的钱荒事件上暴露无遗;其次,从股票市场方面来看,由于市场上存在流动性缺乏的预期,导致股票市场的多方力量相对薄弱,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空方力量对市场情绪的把握准确性;最后,从房地产市场方面来看,在实体经济发展低迷、短期内无法突破增长模式转换瓶颈的背景下,许多房地产商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这也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王爱俭建议,要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的覆盖,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计量和报告的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特殊试点的风险防控,提前做好流动性供给的准备工作;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确保万一出现风险,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处置机制,并通过多层测试与评估,确保提出的措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防范流动性风险向其他金融风险的转化,应完善流动性风险与其他各类风险之间的隔离措施,防止风险转化传染,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健全负面舆情应对预案,主动开展正面宣传,严防各类风险等向流动性风险转化。

“金融体系杠杆风险的传染加剧,这一风险贯穿于整个金融体系,”王爱俭强调说,特别是股票市场暴涨暴跌,其主要原因正是场外配资规模的迅速提升,导致了股票价格波动频率与幅度的扩大,而在牛市阶段,存在着许多违规资金入市的情况,这又导致在股票价格下跌过程中其他金融机构的违规入市资金无法如期回收,进一步引发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此外,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也会逐步转化成商业银行的杠杆风险。由于大部分地产商的建房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非全额抵押贷款,这种贷款的本质就是利用杠杆借得更多资金从而获得更高利润,因此杠杆率越高,无论是房地产商还是商业银行都会承担更大的风险,一旦出现违约,必然会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出现崩塌。

对此,王爱俭建议,吸收转移杠杆风险,防止各领域风险的交叉传染。加强市场准入监管与运营监管,对个人投资者,必须认真审核其可抵押的资产规模,对没有相应投资能力的个人投资者不应当提供相应的杠杆服务,对机构投资者,必须针对其抵押资产予以严格审核与合理定价,防止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而引发其兑付能力的减弱,进而导致杠杆风险。同时,进一步提高杠杆资金规模的监管效率,建立一套有效的杠杆风险治理体系。